当前位置: 首页>>施甸概况>>施甸旅游>>正文
邓子龙平叛遗址
2014-03-06 11:08  

明万历十年(1582),云南滇西陇川宣抚司记室岳凤弑主叛国,投靠缅甸洞吾王朝瑞体,贼敌里应外合,犯我边境。明神宗皇帝任命邓子龙为永昌参将,携兵三千,日夜兼程赶到永昌(今保山)。邓子龙以施甸为主战场,在姚关、湾甸、三尖山等地抗敌,三战大捷,杀得贼敌横尸遍野,平息了叛乱,稳固了边防。清平洞及五关遗迹至今犹存。

(1)姚关清平洞景区

清平洞位于施甸县姚关镇乌龟山南麓,距县城20公里处。姚关是首战之地,万历十三年(1585年)春邓子龙驻姚关开凿清平洞,寓滇西战乱平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之意,名为“清平”。

清平洞,背靠龟山,面临清池,林木荫翳,洞内清凉,可容百人。洞中有一石,击之声如鼓乐,又有石乳涓滴,下有“石碗”接之,碗中之水永不枯竭。洞分南北两室,北室为邓子龙当年运筹、休息之所,遗有“避暑清平昼打眠”的石床,“我去莫叫基石烂”的弈棋石桌。南室三面壁立,壁上有“铁壁”、“银瓶”、“地鼓”、“天梯”题词。沿“天梯”盘旋而上,有一座别致的看山亭,亭为邓子龙登高赏月处,伫立看山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前荷池中飞檐出阁,彩瓦画栋的是“磨剑亭”,相传邓子龙当年在此磨砺战剑而得名。洞北侧建有一阁亭,阁中单立《恤忠祠记碑》,乃万历年间云南按察司分巡金沧佥事关西信亭李士达,为纪念捐躯殉国之将士而撰。洞北另一小亭,内置“烹象处”石碑一块,乃邓子龙大败缅象队,烹象犒劳将士的地方,“烹象处”三字乃为李根源所书。

洞南建恤忠祠,祠由正殿、两厢、面楼构成,殿中立有邓将军塑像,右厢房存有浮雕镂空格子门8扇,被专家称为“滇西中原文化瑰宝”。

1983年1月,清平洞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已成为人民凭吊先烈,缅怀邓将军、浏览观光的风景名胜,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的文化教育基地。

(2)五关景点:

明万历11年(1583年)缅酋莽应里勾结叛逆,岳凤发动内侵,滇西告急。明神宗准云南巡抚请诏移邓子龙为永昌参将率军三千星夜驰援云南。同年5月,邓子龙将率军到达永昌(今保山),六月初三移师姚关,在姚关境内各重要通道设立防御关卡,共五个,分别是大关、小关、里骚关、芭蕉关、茨竹关,称五关。

大关:位于姚关镇大岭岗村大关箐东约一公里的山梁上,整个建筑分关楼、护关墙、护关壕三部分。现关楼复修,护关墙遗址尚存,大关是旧城进入姚关的重要关卡,当年邓子龙在此破缅兵象阵,杀得缅叛军血流满涧,尸横成山。邓将军以诗:“攀枝花鸟惊遗镞,偃草坡猿泣败髅”生动刻画了当时悲惨的战争场景。其前即为偃草坡古战场。

小关:位于姚关镇摆马村东南两公里处的少罗山与关坡山之间垭口上,是湾甸通往姚关的重要通道之一,地势险要,现存“西南锁钥”石碑一方。是当年邓子龙率军与缅军鏖战的主战场之一,关前尚存“擂石山”和“跌象坑”遗迹。

里骚关:位于姚关镇傅家寨东两公里处关坡山梁子。是湾甸通往姚关的重要通道之一。两侧是陡峭的山崖,地势极为险要,它与大关、小关构成姚关外围关隘。

芭蕉关:位于摆榔乡尖山村。该关以石墙筑成,扼控卡斯、湾甸入姚关要道。因此地盛产野芭蕉而得其名。

茨竹关:位于酒房摆田村境内,姚关至酒房公路十一公里处,因盛产茨竹得名,该关以石墙筑成,是东控旧城方向西控怒江方向入姚关的要道。

关闭窗口
主办:施甸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运行管理:施甸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电话:0875-8121411

滇ICP备12006145        网站标识码:5305210001   滇公网安备 53052102000159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