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文书是法院审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案件是否能够正常审理,判决结果能否及时传达,当事人权利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维护。但是随着民商事案件大量增多“送达难”已经成为困扰法院的难题。当事人提供地址不详、受送达人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收法律文书、外出务工人员无固定地址和联系方式及受送达人的家属和基层组织不配合已经成为送达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针对日益突出的“送达难”困境,由旺人民法庭结合审判经验,积极完善和探索送达路径,着力打通“送达难”最后一公里。
严格规范立案登记。立案时认真审核当事人的住所地址、联系电话和从业地点等详细信息,并认真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不详的告知及时补充,对同意通过电子方式送达的,确认传真号、电子邮箱、微信号等电子送达地址。
用活传统送达方式。直接送达,为了最直接地接触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最直观地确保当事人能收到诉讼文书,由旺法庭采用通知当事人到法庭和直接到当事人家中、从业地点等地将诉讼文书直接送达给当事人;留置送达,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收的或者联系当事人后,当事人不愿意到法庭领取裁判文书的,根据法律规定将裁判文书放置在当事人预留的送达地址,并拍照附卷;公告送达,对采用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送达的当事人,采取公告送达方式。公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报纸公告,一种是张贴公告,对于张贴公告都拍照附卷;邮寄送达,通过邮政部门的法院专递,注明送达材料的名称,将诉讼文书邮寄到当事人提供的地址,有效地减轻了法院文书送达工作量同时有助于当事人鉴别真伪及时到庭应诉;委托送达,对当事人在外地的案件,会委托当地法院代为送达,确保联系到当事人,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探索电子送达途径。传统的送达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送达难”的问题,2018年由旺法庭广泛使用电子送达,在电话送达、短信送达的基础上率先尝试微信送达,开设法庭微信号,并将微信账号二维码放置在立案窗口,告知当事人加微信与法官联系。对于移动通信工具能够接通但无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的,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外,采用电话送达方式并对通话过程全程录音并存卷备查;对当事人拒接电话及不方便到法庭领取诉讼材料的,规范使用短信送达、微信送达,并对送达凭证进行保存附卷。此举与传统送达方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送达方式的缺陷,提高了法院送达效率,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